信息安全数学基础
Chapter 1. 课程须知
前几天在社交媒体上读到了这样的一个片段,家长在提问一个在上小学的孩子,说:
“3+9*8 等于多少?”
小孩子迟疑了,支支吾吾不敢作答。孩子知道要“先乘除后加减”,但是对后面的“9*8”,却说老师没有教过:
“八九七十二,九八……,我不知道……”
家长似乎有些失去耐心了:
“8 乘以 9,和 9 乘以 8 是一样的!八九七十二,9 乘以 8,也就是 72,再加三就是 75 了。”
其实在很多时候,我们会下意识地认为,“整数乘法满足乘法交换律”是一个很简单、甚至不需要学就能弄懂的公理。
但在小孩子眼中,并非如此。
孩子会觉得 9*8 是一个老师还没有教过的新知识,它与乘法口诀表的八九七十二是不同的。
小孩子的直觉是对的。
当我们在线性代数中,学习了矩阵乘法时,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乘法交换律应用的局限性——原来并不是世间万物都满足“交换律”。那么在数学中,什么样的乘法可以使用交换律,或者再想一想,结合律和分配律的应用又是怎样的呢?
没错,这一次,我们将从整数理论出发,了解数论中“群”“环”“域”的概念,它也是许多密码算法原理所需要的数学基础。
进一步地,我们还将一起探索密码学原理和许多具体的算法,比如椭圆曲线、平方乘算法、素性检测、因子分解算法、离散对数问题等等,它们是理解密码学中许多问题所必需的数学知识。
由于这份笔记是我自己撰写的,对知识的理解、对问题的解答难免有所疏漏、甚至错误。如果您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任何问题,欢迎与我联系:2053182@tongji.edu.cn,请您一并注明所在单位(或学院)和姓名,我会在收到邮件后的第一时间与您联系。
最后——
“那就一起头也不回地向着光亮走下去吧”
欢迎来到信息安全这一方小小天地,愿我的点滴文字,能与你一同进步。
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ChestnutSilver / 王润霖
2023 年 8 月 21 日
Chapter 2. 密码学数学基础引论
Chapter 3. 抽象代数基本概念
1. 元素集合与运算
在这一节,我们将接触群、环、域的最基本的概念(也就是定义),并会认识一个特殊的群——阿贝尔群。我们会对数学运算中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、结合律与分配律,数学运算的封闭性,以及单位元、逆元有一个比较系统的审视。
在学习这一节的过程中,我们将会定义许多运算,这些运算通常用运算符( +、 · )等表示。
注意!不要把这些下意识地想象成整数加法和乘法,而要注意对运算符的具体定义。
我们还会定义执行运算的元素集合,在整数加法中,元素集合是所有整数;但在我们的定义中,元素集合可能是所有奇数、所有偶数、R 上的所有 n*n 矩阵、R 上的所有 n*n 可逆矩阵……可能的定义有很多很多,不要直接想象成全体整数。
也许,学完这一节后,你会对数学运算有一个新的理解。这节内容与高等代数部分章节有些相似,如果没有接触过高代也没关系。
2. 群
2.1 群的概念
群(Group)(G, ∙ ),其中 G 为元素集合, ∙ 是定义在 G 上的二元运算,满足下面的四个性质:
性质 | 含义 |
---|---|
封闭性 | 对 \(\forall a,b\in G\),有 \(a\cdot b\in G\) |
结合律 | 对 \(\forall a,b,c\in G\),有 \((a\cdot b)\cdot c=a\cdot(b\cdot c)\) |
存在单位元 | \(\exists e\in G\),使得对于 \(\forall a\in G\),有 \(e\cdot a=a\cdot e=a\),称 \(e\) 为 \(G\) 的单位元 |
可逆性 | 对 \(\forall a\in G\),\(\exists b\in G\) 满足 \(a\cdot b=b\cdot a=e\),其中 \(b\) 称为 \(a\) 的逆元,表示成 \(b=a^{-1}\) |
注:
- 单位元通常用 \(e\)、1 或 0 表示。
- 证明一个代数系统是群,可以通过逐一验证每一个性质。
- 简写:为了简约起见,在运算符 · 明确的情况下,群 (G, · ) 经常用 G 来代替。
如何理解群的四个性质?
-
封闭性:群内任意两个元素或两个以上的元素(相同的或不同的)的结合(积)都是该集合的一个元素。即:假设对于群 G 操作(运算)是*,对于 G 里的任意元素 \(a,b\),那么 \(a*b\) 和 \(b*a\) 都必须是 G 的元素。
-
结合律:虽然群元素不一定要求满足交换律,但必须满足结合律,即对 G 中任意元素 \(a,b,c\) 都有 \((a*b)*c=a*(b*c)\)。
-
存在单位元:集合 G 内存在一个单位元素 \(e\),它和集合中任何一个元素的积都等于该元素本身,即对于 G 中每个元素 \(a\) 都有 \(e*a=a*e=a\)。
-
可逆性:对 G 中每个元素 \(a\),在 G 中都有元素 \(a^{-1}\),使 \(a^{-1}*a=a*a^{-1}=e\)。
-
群的性质:群有很多性质,例如“群满足消去律”“单位元 \(e\) 是唯一幂等元”“群同态保持单位元/逆元”等,这些性质后面会详细介绍。
-
群的判定:目前,我们使用了“逐一验证每一个性质”的方法判定一个代数系统是否为群;与此同时,还有其他更为简便的方法,例如使用同态、逆元、线性方程、消去律等进行群的判定,这些方法仍然在后面介绍。
下面,我们来通过一个具体的元素集合和二元运算实例,加深一下对群的概念和四个性质的理解。
练习 1.
设 A 是所有奇数构成的集合,B 是所有偶数构成的集合,请问 A、B 关于整数的加法运算是否是群?请证明你的结论。
在这道题目里面,我们要做两件事。第一,判断所有奇数构成的集合关于整数的加法运算是否是群;第二,判断所有偶数构成的集合关于整数的加法运算是否是群。你瞧,题目已经定义好了元素集合和二元运算;下面,我们只需要逐一验证群的四个性质,就可以判断它们分别是否是群了。
技巧:如何规范地验证群的性质呢?例如:我们都知道,奇数与奇数的和是偶数,它说明了“奇数加法不满足封闭性”,但是,如何将这句话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描述呢?
在高中时,我们经常使用 \(2n+1\ (n\in \Bbb Z)\) 的方法来表示一个奇数,在验证群的性质时,我们也常用这种方法进行数学描述。我们假设题目中的集合 A 中有两个元素 \(a,b\)(它们是集合中任意的两个元素),这样,我们就可以用 \(a=2n+1,\ b=2m+1\ (n,m\in \Bbb Z)\),来表示 \(a\) 和 \(b\) 了;进一步地,\(a+b=2n+1+2m+1=2(n+m+1)\notin A\),它规范地使用了数学语言,描述了“奇数加法不满足封闭性”的证明过程。
其他性质的验证也与此同理。
这种数学语言在验证群的性质中是常见的。
此外,在验证“存在单位元”性质时,我们要找到这个单位元;在验证“可逆性”性质时,我们要对一个一般的集合元素找到它的逆元,从而说明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逆元。
A 关于整数的加法运算不是群;B 关于整数的加法运算是群。
证明:
(1)对于 \(\forall a,b\in A\),设 \(a=2n+1,\ b=2m+1\ (n,m\in \Bbb Z)\)
则:\(a+b=2n+1+2m+1=2(n+m+1)\notin A\)
不满足封闭性,因此 A 关于整数的加法运算不是群。
(2)对于 \(\forall a,b,c\in B\),设 \(a=2p,\ b=2q,\ c=2r\ (p,q,r\in \Bbb Z)\)
则:①\(a+b=2p+2q=2(p+q)\in B\),满足封闭性;
②\((a+b)+c=(2p+2q)+2r=2p+2q+2r=2p+(2q+2r)=a+(b+c)\),满足结合律;
③\(\exists e=0,\ e\in B,\ 0+2p=2p+0=2p\),0 为 B 的单位元,满足存在单位元;
④\(\forall a\in B,\ a=2p,\ \exists(-2p)\in B\) 满足 \(2p+(-2p)=(-2p)+2p=0\),此时 \(-2p\) 为 \(2p\) 的逆元,满足可逆性。
满足群的四个性质,因此 B 关于整数的加法运算是群。
证毕。
2.2 阿贝尔群的概念
若群 G 满足交换性则称为阿贝尔群(Abelian 群),或者交换群。
首先,这个代数系统需要是一个群(需要满足群的四个性质),此外,如果它还满足交换律,那么它称为阿贝尔群。
性质 | 含义 |
---|---|
交换律 | 对 \(\forall a,b\in G\),有 \(a\cdot b=b\cdot a\) |
证明一个代数系统是阿贝尔群,也可以通过逐一验证每一个性质。
2.3 群、阿贝尔群的例子
- \((\Bbb Z, + )\):是阿贝尔群。\(\Bbb Z\) 表示整数集合 \(\Bbb Z=\{…,-2,-1,0,1,2,…\}\),\(+\) 表示定义在其上的加法运算。
- \((\Bbb Z_{n}, + )\):是阿贝尔群。\(\Bbb Z_{n}\) 表示比 \(n\) 小的非负整数集合(例:\(\Bbb Z_{4}=\{0,1,2,3\}\)),\(+\) 表示 \(mod\ n\) 加法运算,即:\(a+b\) 表示 \((a+b) mod\ n\),注意这里是在 \(\Bbb Z\) 上的 \(+\) 运算。
- \((\Bbb Z^{*}_{n}, · )\):是阿贝尔群。\(\Bbb Z^{*}_{n}=\{x\in \Bbb Z_{n} \mid x 与 n 互素\}\)(例:\(n=3,\Bbb Z^{*}_{3}=\{1,2\}\);\(n=4,\Bbb Z^{*}_{4}=\{1,3\}\)),\(·\) 表示 \(mod\ n\) 乘法运算,即:\(a·b=(ab) mod\ n\)。
- \(Mat_{n}(\Bbb R)\) 关于矩阵加法运算:是阿贝尔群。\(Mat_{n}(\Bbb R)\) 表示 \(\Bbb R\) 上的所有 \(n\times n\) 矩阵的集合;单位元是全 0 矩阵 \(0_{n\times n}\)。
- \(GL(n,\Bbb R)\) 关于矩阵乘法运算:是群,但不是阿贝尔群。\(GL(n,\Bbb R)\) 表示 \(\Bbb R\) 上所有 \(n\times n\) 可逆矩阵的集合;单位元是单位矩阵 \(I_{n\times n}\);它是一个一般线性群。
- \(S_{n}\) 关于映射合成运算:是群。设 \(X\) 是大小为 \(n\) 的有限集合,记 \(S_{n}=\{集合 X 上的所有置换\}\)。其中:\(S_{1}\),\(S_{2}\) 是阿贝尔群,\(S_{3}\) 不是阿贝尔群,当 \(n>3\) 时,\(S_{n}\) 不是阿贝尔群。
如何理解映射合成运算?
映射合成运算:设 \(f:A\rightarrow B,\ g:B\rightarrow C\) 为两个映射,称 \((g·f)(a):=g(f(a)),\forall a\in A\) 为映射 \(g\) 与 \(f\) 的乘积或合成。
映射合成运算满足结合律,但 \(n\geq 3\) 时不满足交换律。
\(h·(g·f)=(h·g)·f\).
\(X\) 是大小为 \(n\) 的有限集合,最简单的例子:\(X=\{1,2,…,n\}\).
(1)置换的例子:
设 \(X=\{1,2,3\}\),此时 \(S_{3}\) 中的一个元素 \(\begin{pmatrix} 1,2,3 \\ 2,1,3 \end{pmatrix}\in S_{3}\),记这个元素为 \(e\),它表示的置换是:\(e(1)=2,\quad e(2)=1,\quad e(3)=3\).
(2)\(S_{n}\) 的例子:
\(S_{n}=\{x上的所有置换\}\),我们以 \(n=3\) 为例:
\(S_{3}=\left\{ \begin{pmatrix} 1,2,3 \\ 1,2,3 \end{pmatrix}, \begin{pmatrix} 1,2,3 \\ 2,1,3 \end{pmatrix}, \begin{pmatrix} 1,2,3 \\ 1,3,2 \end{pmatrix}, \begin{pmatrix} 1,2,3 \\ 3,2,1 \end{pmatrix}, \begin{pmatrix} 1,2,3 \\ 2,3,1 \end{pmatrix}, \begin{pmatrix} 1,2,3 \\ 3,1,2 \end{pmatrix} \right\}\)
(3)映射合成运算的例子:
注意映射合成在计算时从右向左计算,\((g·f)(a):=g(f(a))\),例如:
\(\begin{pmatrix} \color{red}{1}\color{black},\color{green}{2}\color{black},\color{blue}{3} \\ \color{red}{2}\color{black},\color{green}{1}\color{black},\color{blue}{3} \end{pmatrix}\begin{pmatrix} \color{red}{1}\color{black},\color{blue}{2}\color{black},\color{green}{3} \\ \color{red}{1}\color{black},\color{blue}{3}\color{black},\color{green}{2} \end{pmatrix}=\begin{pmatrix} \color{red}{1}\color{black},\color{blue}{2}\color{black},\color{green}{3} \\ \color{red}{2}\color{black},\color{blue}{3}\color{black},\color{green}{1} \end{pmatrix}\)
上述群、阿贝尔群各例的证明过程(简略)?
- 封闭性:对 \(\forall a,b\in \Bbb Z\),有 \(a+b\in \Bbb Z\);
- 结合律:对 \(\forall a,b,c\in \Bbb Z\),有 \((a+b)+c=a+(b+c)\);
- 0是单位元:对 \(\forall a\in \Bbb Z\),有 \(0+a=a+0=a\);
- 可逆性:对 \(\forall a\in \Bbb Z\),有 \((-a)+a=a+(-a)=0\),因此 \(-a\) 是 \(a\) 的逆元;
- 交换律:对 \(\forall a,b\in \Bbb Z\),有 \(a+b=b+a\)。
介绍同余性质时再证明。
介绍同余性质时再证明。
- 封闭性:设 \(A,B\in Mat_{n}(\Bbb R)\),则 \(A,B\) 是 \(n\times n\) 矩阵,于是 \(A+B\) 也是 \(n\times n\) 矩阵,从而 \(A+B\in Mat_{n}(\Bbb R)\).
- 结合律:因为矩阵的加法满足结合律,所以 \(Mat_{n}(\Bbb R)\) 中的加法运算也满足结合律。
- 全 0 矩阵是单位元:全 0 矩阵 \(0_{n\times n}\in Mat_{n}(\Bbb R)\),且对任意的矩阵 \(A\in Mat_{n}(\Bbb R)\),有:\(0_{n\times n}+A=A+0_{n\times n}=A\),所以全 0 矩阵 \(0_{n\times n}\) 是 \(Mat_{n}(\Bbb R)\) 的单位元。
- 可逆性:对于 \(\forall A\in Mat_{n}(\Bbb R)\),\(A\) 是 \(n\times n\) 矩阵,于是 \(-A\) 存在且是 \(n\times n\) 矩阵,从而 \(-A\in Mat_{n}(\Bbb R)\),且:\(A+(-A)=(-A)+A=0_{n\times n}\),所以 \(Mat_{n}(\Bbb R)\) 中的每个元素在 \(Mat_{n}(\Bbb R)\) 中都可逆。
- 交换律:因为矩阵的加法满足交换律,所以 \(Mat_{n}(\Bbb R)\) 中的加法运算也满足交换律。
- 封闭性:设 \(A,B\in GL(n,\Bbb R)\),则 \(A,B\) 可逆,于是 \(AB\) 也可逆,从而 \(AB\in GL(n,\Bbb R)\).
- 结合律:因为矩阵的乘法满足结合律,所以 \(GL(n,\Bbb R)\) 中的乘法运算也满足结合律。
- 单位矩阵是单位元:单位矩阵 \(E\in GL(n,\Bbb R)\),且对任意的矩阵 \(A\in GL(n,\Bbb R)\),有:\(EA=AE=A\),所以单位矩阵 \(E\) 是 \(GL(n,\Bbb R)\) 的单位元。
- 可逆性:对于 \(\forall A\in GL(n,\Bbb R)\),\(A\) 可逆,于是 \(A^{-1}\) 存在且可逆,从而 \(A^{-1}\in GL(n,\Bbb R)\),且:\(A\cdot A^{-1}=A^{-1}\cdot A=E\),所以 \(GL(n,\Bbb R)\) 中的每个元素在 \(GL(n,\Bbb R)\) 中都可逆。
注:相似题目,见“练习3”.
\(S_{1},S_{2}\)是阿贝尔群,由于它们的形式简单,因此是容易证得的。
当 \(n\geq 3\) 时,证明过程见“练习2”。
如何证明一个代数系统不是阿贝尔群?(以 \(S_{3}\) 为例)
我们一般通过对某个性质举一个反例的方法,证明一个代数系统不是阿贝尔群。
以 \(S_{3}\) 为例,证明如下:
设 \(X=\{x_{1},x_{2},x_{3}\}\),令 \(e,e'\in S_{3}\) 满足:
\(e(x_{1})=x_{1},\quad e(x_{2})=x_{3},\quad e(x_{3})=x_{2}\),
\(e'(x_{1})=x_{2},\quad e'(x_{2})=x_{3},\quad e'(x_{3})=x_{1}\),
那么:\(ee'(x_{1})=e(x_{2})=x_{3},\quad e'e(x_{1})=e'(x_{1})=x_{2}\).
因此:\(ee'\not=e'e\).
所以,\(S_{3}\) 不是阿贝尔群。
证毕。
练习 2.
证明 \(n>3\) 时,\(S_{n}\) 不是阿贝尔群。
刚才我们已经提到,一般通过对某个性质举一个反例的方法,证明一个代数系统不是阿贝尔群,这个反例可以是很具体的。
我们已经证明过 \(S_{3}\) 不是阿贝尔群了,当 \(n>3\) 时,\(S_{n}\) 与 \(S_{3}\) 的区别,无非就是又多了几列映射,我们只需要让多出的这几列映射为对自身的映射,不去关注它(方便证明过程中的计算),从而只关注前 3 列的映射关系。
此时,再证明它不满足交换律,就和证明 \(S_{3}\) 不满足交换律一样简单了。
证明:
先证 \(n=3\) 时,\(S_{n}\) 不是阿贝尔群。
\(\begin{pmatrix} 1,2,3 \\ 1,3,2 \end{pmatrix},\begin{pmatrix} 1,2,3 \\ 2,1,3 \end{pmatrix}\in S_{3}\)
\(\begin{pmatrix} 1,2,3 \\ 1,3,2 \end{pmatrix}\begin{pmatrix} 1,2,3 \\ 2,1,3 \end{pmatrix}=\begin{pmatrix} 1,2,3 \\ 3,1,2 \end{pmatrix}\)
\(\begin{pmatrix} 1,2,3 \\ 2,1,3 \end{pmatrix}\begin{pmatrix} 1,2,3 \\ 1,3,2 \end{pmatrix}=\begin{pmatrix} 1,2,3 \\ 2,3,1 \end{pmatrix}\)
且:\(\begin{pmatrix} 1,2,3 \\ 3,1,2 \end{pmatrix}\not=\begin{pmatrix} 1,2,3 \\ 2,3,1 \end{pmatrix}\),不满足交换律。
因此 \(S_{3}\) 不是阿贝尔群。
当 \(n>3\) 时,令满足 \(i>3\) 的所有第 \(i\) 列,均为对自身的映射。
即:\(\begin{pmatrix} 1,2,3,\ldots\ldots,n \\ 1,3,2,\underbrace{\ldots\ldots,n}_{对自身映射} \end{pmatrix},\begin{pmatrix} 1,2,3,\ldots\ldots,n \\ 2,1,3,\underbrace{\ldots\ldots,n}_{对自身映射} \end{pmatrix}\in S_{n}\)
\(\begin{pmatrix} 1,2,3,\ldots,n \\ 1,3,2,\ldots,n \end{pmatrix}\begin{pmatrix} 1,2,3,\ldots,n \\ 2,1,3,\ldots,n \end{pmatrix}=\begin{pmatrix} 1,2,3,\ldots,n \\ 3,1,2,\ldots,n \end{pmatrix}\)
\(\begin{pmatrix} 1,2,3,\ldots,n \\ 2,1,3,\ldots,n \end{pmatrix}\begin{pmatrix} 1,2,3,\ldots,n \\ 1,3,2,\ldots,n \end{pmatrix}=\begin{pmatrix} 1,2,3,\ldots,n \\ 2,3,1,\ldots,n \end{pmatrix}\)
且:\(\begin{pmatrix} 1,2,3,\ldots\ldots,n \\ 3,1,2,\underbrace{\ldots\ldots,n}_{对自身映射} \end{pmatrix}\not=\begin{pmatrix} 1,2,3,\ldots\ldots,n \\ 2,3,1,\underbrace{\ldots\ldots,n}_{对自身映射} \end{pmatrix}\) 不满足交换律。
因此 \(n>3\) 时,\(S_{n}\) 不是阿贝尔群。
证毕。
练习 3.
假设 \(\mathscr A\) 是所有形如 \(A=\begin{bmatrix} a & b \\ 0 & 1 \\ \end{bmatrix}\) 的 \(2\times 2\) 矩阵构成的集合,其中 \(a\not=0\).对于实数上的矩阵乘法运算,(a)证明 \(\mathscr A\) 是群。(b)\(\mathscr A\) 是否是阿贝尔群?请证明你的结论。
看到这个形式,可以想到我们前面学到的:
\(GL(n,\Bbb R)\) 关于矩阵乘法运算:是群,但不是阿贝尔群。\(GL(n,\Bbb R)\) 表示 \(\Bbb R\) 上所有 \(n\times n\) 可逆矩阵的集合;单位元是单位矩阵 \(I_{n\times n}\);它是一个一般线性群。
它要求集合中的元素是 \(n\times n\) 可逆矩阵,而这道题目中的元素是形如 \(A=\begin{bmatrix} a & b \\ 0 & 1 \\ \end{bmatrix}\) 的 \(2\times 2\) 矩阵。
回想一下线性代数的知识:我们可以用“行列式不等于零的矩阵可逆”的方法,计算行列式:\(\begin{vmatrix} a & b \\ 0 & 1 \\ \end{vmatrix}=a-0=a\),又因为题目中说 \(a\not=0\),所以它是一个 \(2\times 2\) 可逆矩阵的集合,根据前面学的结论,它是群,但不是阿贝尔群。
得到了结论,我们如何证明呢?
事实上,在证明 \(GL(n,\Bbb R)\) 的封闭、可逆等性质时,还可以充分利用“行列式不等于零的矩阵可逆”的性质,这样的思路是常见的。
(a)证明:
对于 \(\forall p,q,r\in \mathscr A\),设 \(p=\begin{bmatrix} p_{1} & p_{2} \\ 0 & 1 \\ \end{bmatrix},q=\begin{bmatrix} q_{1} & q_{2} \\ 0 & 1 \\ \end{bmatrix},r=\begin{bmatrix} r_{1} & r_{2} \\ 0 & 1 \\ \end{bmatrix}\),其中 \(p_{1},q_{1},r_{1}\not=0\).
① \(p\cdot q=\begin{bmatrix} p_{1} & p_{2} \\ 0 & 1 \\ \end{bmatrix}\cdot \begin{bmatrix} q_{1} & q_{2} \\ 0 & 1 \\ \end{bmatrix}=\begin{bmatrix} p_{1}q_{1} & p_{1}q_{2}+p_{2} \\ 0 & 1 \\ \end{bmatrix}\)
\(\because p_{1}q_{1}\not=0,\quad \begin{bmatrix} p_{1}q_{1} & p_{1}q_{2}+p_{2} \\ 0 & 1 \\ \end{bmatrix}\in \mathscr A\)
\(\therefore\) 满足封闭性。
② \((p\cdot q)\cdot r = \left(\begin{bmatrix} p_{1} & p_{2} \\ 0 & 1 \\ \end{bmatrix}\cdot \begin{bmatrix} q_{1} & q_{2} \\ 0 & 1 \\ \end{bmatrix}\right)\cdot \begin{bmatrix} r_{1} & r_{2} \\ 0 & 1 \\ \end{bmatrix} = \begin{bmatrix} p_{1}q_{1} & p_{1}q_{2}+p_{2} \\ 0 & 1 \\ \end{bmatrix}\cdot \begin{bmatrix} r_{1} & r_{2} \\ 0 & 1 \\ \end{bmatrix} = \begin{bmatrix} p_{1}q_{1}r_{1} & p_{1}q_{1}r_{2}+p_{1}q_{2}+p_{2} \\ 0 & 1 \end{bmatrix}\)
\(p\cdot (q\cdot r) = \begin{bmatrix} p_{1} & p_{2} \\ 0 & 1 \\ \end{bmatrix}\cdot \left(\begin{bmatrix} q_{1} & q_{2} \\ 0 & 1 \\ \end{bmatrix}\cdot \begin{bmatrix} r_{1} & r_{2} \\ 0 & 1 \\ \end{bmatrix}\right) = \begin{bmatrix} p_{1} & p_{2} \\ 0 & 1 \\ \end{bmatrix}\cdot \begin{bmatrix} q_{1}r_{1} & q_{1}r_{2}+q_{2} \\ 0 & 1 \end{bmatrix}=\begin{bmatrix} p_{1}q_{1}r_{1} & p_{1}q_{1}r_{2}+p_{1}q_{2}+p_{2} \\ 0 & 1 \end{bmatrix}\)
\(\because (p\cdot q)\cdot r = p\cdot (q\cdot r)\)
\(\therefore\) 满足结合律。
③ \(\exists e\in \mathscr A,\quad e=\begin{bmatrix} 1 & 0 \\ 0 & 1 \end{bmatrix},\) 使得 \(\forall p\in\mathscr A\),设 \(p=\begin{bmatrix} p_{1} & p_{2} \\ 0 & 1 \\ \end{bmatrix}\)
\(e\cdot p=\begin{bmatrix} p_{1} & p_{2} \\ 0 & 1 \\ \end{bmatrix},\quad p\cdot e=\begin{bmatrix} p_{1} & p_{2} \\ 0 & 1 \\ \end{bmatrix}\)
\(e\cdot p=p\cdot e=p\)
\(e\) 为 \(\mathscr A\) 的单位元。
\(\therefore\) 满足存在单位元。
④ 对于 \(\forall p\in\mathscr A\),设 \(p=\begin{bmatrix} p_{1} & p_{2} \\ 0 & 1 \\ \end{bmatrix}\)
\(\exists p'\in\mathscr A,\quad p'=\begin{bmatrix} \frac{1}{p_{1}} & -\frac{p_{2}}{p_{1}} \\ 0 & 1 \end{bmatrix}\),满足:
\(p\cdot p'=\begin{bmatrix} p_{1} & p_{2} \\ 0 & 1 \\ \end{bmatrix}\cdot \begin{bmatrix} \frac{1}{p_{1}} & -\frac{p_{2}}{p_{1}} \\ 0 & 1 \end{bmatrix}=\begin{bmatrix} 1 & 0 \\ 0 & 1 \\ \end{bmatrix}=e\)
\(p'\cdot p=\begin{bmatrix} \frac{1}{p_{1}} & -\frac{p_{2}}{p_{1}} \\ 0 & 1 \end{bmatrix}\cdot \begin{bmatrix} p_{1} & p_{2} \\ 0 & 1 \\ \end{bmatrix}=\begin{bmatrix} 1 & 0 \\ 0 & 1 \\ \end{bmatrix}=e\)
\(p\cdot p'=p'\cdot p=e\),\(p'\) 为 \(p\) 的逆元。
\(\therefore\) 满足可逆性。
综上,\(\mathscr A\) 是群。
(b)\(\mathscr A\) 不是阿贝尔群。
证明:
对于 \(\forall p,q\in\mathscr A\),设 \(p=\begin{bmatrix} p_{1} & p_{2} \\ 0 & 1 \\ \end{bmatrix},q=\begin{bmatrix} q_{1} & q_{2} \\ 0 & 1 \\ \end{bmatrix}\)
\(p\cdot q=\begin{bmatrix} p_{1} & p_{2} \\ 0 & 1 \\ \end{bmatrix}\cdot \begin{bmatrix} q_{1} & q_{2} \\ 0 & 1 \\ \end{bmatrix}=\begin{bmatrix} p_{1}q_{1} & p_{1}q_{2}+p_{2} \\ 0 & 1 \\ \end{bmatrix}\)
\(q\cdot p=\begin{bmatrix} q_{1} & q_{2} \\ 0 & 1 \\ \end{bmatrix}\cdot \begin{bmatrix} p_{1} & p_{2} \\ 0 & 1 \\ \end{bmatrix}=\begin{bmatrix} p_{1}q_{1} & p_{2}q_{1}+q_{2} \\ 0 & 1 \\ \end{bmatrix}\)
\(\begin{bmatrix} p_{1}q_{1} & p_{1}q_{2}+p_{2} \\ 0 & 1 \\ \end{bmatrix}\not=\begin{bmatrix} p_{1}q_{1} & p_{2}q_{1}+q_{2} \\ 0 & 1 \\ \end{bmatrix}\),(\(p_{1}q_{2}+p_{2}\not=p_{2}q_{1}+q_{2}\) 时)
\(\therefore p\cdot q\not=q\cdot p\),(\(p_{1}q_{2}+p_{2}\not=p_{2}q_{1}+q_{2}\) 时)
\(\therefore\) 不满足交换律。
\(\mathscr A\) 不是阿贝尔群。
证毕。
3. 环和域
3.1 环和域的概念
下面我们来介绍“环”,它的性质比“群”要多许多,这类代数系统同时定义了 \(+\)、\(\cdot\) 两个二元运算。
环(Ring)\((\Bbb R,+,\cdot)\):\(\Bbb R\) 是元素集合,\(+,\cdot\) 是定义在 \(\Bbb R\) 上的二元运算,且满足如下三类性质则称为环:
- \((\Bbb R,+)\) 是阿贝尔群;
- 乘法 \(\cdot\) 满足:封闭性、结合律、存在单位元;
- \(+,\cdot\) 满足:分配律。
在这里,我们将 \((\Bbb R,+)\) 的单位元记为 0,称为“加法单位元”;将 \((\Bbb R,\cdot)\) 的单位元记为 1,称为“乘法单位元”。
分配律的含义是:对 \(\forall a,b,c\in\Bbb R\),有 \((a+b)c=(ac)+(bc),\quad c(a+b)=(ca)+(cb)\).
交换环: 在 \((\Bbb R,+,\cdot)\) 是一个环的基础上,如果还满足下面的一类性质,则称为交换环。
- 乘法 \(\cdot\) 满足:交换律。
域(Field): 在 \((\Bbb R,+,\cdot)\) 是一个交换环的基础上,如果还满足下面的一类性质,则称为域。
- \(0\not=1\),所有非 0 元素都有乘法逆元。
其中,元素个数无限的称为无限域,个数有限的域称为有限域。
域还有另一种定义方法,它也是一个定理。
\((\Bbb F,+,\cdot)\) 是域,等价于下面的三个条件同时满足:
- \((\Bbb F,+,0)\) 是阿贝尔群;
- \((\Bbb F^{*},\cdot,1)\) 是阿贝尔群;(其中 \(F^{*}=F\backslash\{0\}\))
- \(+,\cdot\) 满足分配律。
3.2 环和域的例子
- \((Mat_{n}(\Bbb R),+,\cdot)\) 是环,其中 \(+,\cdot\) 分别表示 \(\Bbb R\) 上的矩阵加法和乘法。 在 \(n>1\) 时,它不是交换环。
- \((\Bbb Z, +,\cdot)\) 是交换环,但不是域。 原因:整数 \(\Bbb Z\) 是一个交换环,但是由于不符合“所有非 0 元素都有乘法逆元”(例如:\(2^{-1}=1/2,\quad 1/2\notin\Bbb Z)\),所以它不是一个域。
- \((\Bbb Z_{m}, +,\cdot)\) 是交换环,当且仅当 \(m\) 为素数时是域。 在同余式部分会给出证明。
- 实数域 \((\Bbb R,+,\cdot)\)、有理数域 \((\Bbb Q,+,\cdot)\)、复数域 \((\Bbb C,+,\cdot)\) 都是域。
4. 抽象代数和数论
这一小节简要了解就可以了。
1.由数论问题发展出抽象代数。
Galois 证明了方程次数 \(\geq 5\) 时不存在根式求解公式。
2.数论问题为抽象代数提供具体的例子。
例如:
\((\Bbb Z_{n}, + )\):是阿贝尔群。\(\Bbb Z_{n}\) 表示比 \(n\) 小的非负整数集合,\(+\) 表示 \(mod\ n\) 加法运算。
\((\Bbb Z^{*}_{n}, · )\):是阿贝尔群。\(\Bbb Z^{*}_{n}=\{x\in \Bbb Z_{n} \mid x 与 n 互素\}\),\(·\) 表示 \(mod\ n\) 乘法运算。当 \(n\) 是素数时,它是循环群。
\((\Bbb Z_{p}, +,\cdot)\) 是域。其中 \(p\) 为素数。
Chapter 4. 整数理论
在这一小节里面,我们将会学习整数理论,它包括很多与整数相关的定理和性质,需要我们在题目中灵活应用,也是后面章节的重要基础。
整数理论可以出的题目有很多,其中,大部分是证明题,会反复应用学到的定理和性质,有些题目很难在第一次遇见时就想到解题思路;没关系,只要我们把学到的这些题目的思路和方法都弄懂,在期末考试中也一定能发挥出优秀的水平。
这两个符号,我们一定都认识:
\(\Bbb Z\):整数集合,\(\Bbb Z^{+}\):正整数集合。
可以再顺带复习一下上一节中,\(\Bbb Z_{n}\)、\(\Bbb Z^{*}_{n}\)、\(Mat_{n}(\Bbb R)\)、\(GL(n,\Bbb R)\)、\(S_{n}\) 的含义。
1. 整除性
1.1 整除的定义
整除的定义:\(\forall a,b\in\Bbb Z\),其中 \(b\not=0\),如果 \(\exists q\in\Bbb Z\) 满足:\(a=bq\),就说 \(b\) 整除 \(a\),记作 \(b\mid a\);\(b\) 叫做 \(a\) 的因数(或因子),\(a\) 叫做 \(b\) 的倍数。
如果符合上面条件的整数 \(q\) 不存在,则说 \(b\) 不整除 \(a\),记作 \(b\nmid a\).
1.2 整除的基本性质
整除的定义很好理解,关键是整除性质的理解和使用。
我们先来看一下整除有哪些基本性质:
整除的基本性质
- 如果 \(c\mid b\),\(b\mid a\),则 \(c\mid a\).(传递性)
- 如果 \(b\mid a\),则 \(cb\mid ca\).
- 如果 \(c\mid a,\ c\mid b\),则对 \(\forall m,n\in\Bbb Z\),有 \(c\mid ma+nb\).
- 如果 \(b\mid a\) 且 \(a\not=0\),则 \(|b|\leq |a|\).
- 如果 \(cb\mid ca\),\(c\not=0\),则 \(b\mid a\).
- 如果 \(b\mid a\),\(a\not=0\),则 \(\frac{a}{b}\mid a\).
- 如果 \(c\mid a+b,\ c\mid a\),则 \(c\mid b\).
由(2.)和(5.)可得:如果 \(c\not=0\),则 \(b\mid a\Leftrightarrow cb\mid ca\).
利用整除的定义,很容易证明这些性质,证明过程简要了解就可以了。
如何证明整除的基本性质?
\(c\mid b\Rightarrow b=cq_{1}\)
\(b\mid a\Rightarrow a=bq_{2}\)
\(\therefore a=cq_{1}q_{2}\)
\(c\not=0\)
\(\therefore c\mid a\)
\(b\mid a\Rightarrow a=bq\Rightarrow ca=cbq\)
\(b\not=0,\ c\not=0\Rightarrow cb\not= 0\)
\(\therefore cb\mid ca\)
\(c\mid a\Rightarrow a=cq_{1}\)
\(c\mid b\Rightarrow b=cq_{2}\)
\(ma+nb=mcq_{1}+ncq_{2}=c(mq_{1}+nq_{2})\)
\(\therefore c\mid ma+nb\)
\(b\mid a\Rightarrow a=bq,\ b\not=0,\ q\in\Bbb Z\)
\(a\not=0,\ b\not=0,\ q\in\Bbb Z\Rightarrow q\not=0\Rightarrow |q|\geq 1\Rightarrow \cfrac{|a|}{|b|}\geq 1\)
\(\therefore |b|\leq |a|\)
\(cb\mid ca,\ c\not=0,\ b\not=0\Rightarrow ca=cbq,\ c\not=0,\ b\not=0\Rightarrow a=bq,\ b\not=0\)
\(\therefore b\mid a\)
\(b\mid a,\ a\not=0\Rightarrow a=bq\Rightarrow a=(\cfrac{a}{b})b,\ \cfrac{a}{b}\not=0,\ q=\cfrac{a}{b}\in\Bbb Z,\ b\in\Bbb Z\)
\(\therefore \cfrac{a}{b}\mid a\)
\(c\mid a+b,\ c\mid a\Rightarrow a+b=mc,\ a=nc\Rightarrow b=(m-n)c,\ (m-n)\in\Bbb Z\)
\(\therefore c\mid b\)
下面,我们通过一些习题,了解一下本节中证明题的解法,主要应用前面介绍的整除的基本性质。
习题 3.
证明:若 \(m-p\mid (mn+qp)\),则 \(m-p\mid (mq+np)\).
在这类“给定了一部分整除条件,要证明一个整除结论”的题目中,性质 3 的应用是常见的。
性质 3:如果 \(c\mid a,\ c\mid b\),则对 \(\forall m,n\in\Bbb Z\),有 \(c\mid ma+nb\).
对于这道题目而言,要证明 \(m-p\mid (mq+np)\),并且给出了 \(m-p\mid (mn+qp)\) 这个条件,问题的关键就转化为:找到 \(m-p\) 的另一个倍数。
观察 \(mn+qp\) 和 \(mq+np\),容易发现二者作差可以得到另一个倍数,从而问题得解。
证明:
\((mn+qp)-(mq+np)=mn-mq+qp-np=m(n-q)-p(n-q)=(m-p)(n-q)\)
要证:\(m-p\mid (mq+np)\)
只需证:\(m-p\mid (mn+qp)-(m-p)(n-q)\)
又由:\(m-p\mid (mn+qp)\),\(m-p\mid (m-p)(n-q)\)
\(\therefore m-p\mid (mn+qp)-(m-p)(n-q)\)(性质 3)
即:\(m-p\mid (mq+np)\)
证毕。
在“习题 3.”中,我们找到了性质 3“如果 \(c\mid a,\ c\mid b\),则对 \(\forall m,n\in\Bbb Z\),有 \(c\mid ma+nb\)”,所需条件中的 \(a\) 和 \(b\),并通过作差,确定了此性质中的 \(m\) 和 \(n\) 在本题中的值分别为 1 和 -1.
还有一类题目会给出所需条件中的 \(a\) 和 \(b\),但性质中的 \(m\) 和 \(n\) 需要设法构造,例如:“习题 4*.”。
习题 4*.
证明:若 \(p\mid (10a-b)\) 和 \(p\mid (10c-d)\),则 \(p\mid (ad-bc)\).
看到题目的样式,可以想到使用性质 3;又因为已经给出了 \(p\) 的两个倍数,证明的关键转化为:
找到性质 3“如果 \(c\mid a,\ c\mid b\),则对 \(\forall m,n\in\Bbb Z\),有 \(c\mid \color{red}{m}\color{black}{a+}\color{red}{n}\color{black}{b}\)”中的 \(m\) 和 \(n\) 的值。
思考一下,\(m\) 和 \(n\) 分别是多少的时候,最容易消除 \((10a-b)\) 和 \((10c-d)\) 中数字 10 产生的影响,得到我们需要的 \((ad-bc)\) 呢?
证明:
\(ad-bc=(10a-b)\color{red}{c}\color{black}{+(10c-d)}\color{red}{(-a)}\)
又由:\(p\mid (10a-b)\),\(p\mid (10c-d)\)
可得:\(p\mid (ad-bc)\)
证毕。
1.3 整除的两个定理
下面,我们再了解一下整除的两个定理,它们分别对于证明和计算,是可能有帮助的。
定理 1
设 \(a,b\in\Bbb Z\),其中 \(b\gt 0\),则唯一 \(\exists q,r\in\Bbb Z\),满足下式:\(a=bq+r,\ 0\leq r\lt b\).
其中:
\(q\) 称为 \(a\) 被 \(b\) 除得到的不完全商;
\(r\) 称为 \(a\) 被 \(b\) 除所得到的余数(或非负最小剩余),记作 \(a\ mod\ b=r\),《数论讲义》中记为 \(<a>_{b}=r\). 。